按摩手法
第一节 按摩手法概论

按摩手法学是训练按摩手法技能的一门科学,也是学习中医按摩的必修课程。按摩手法是用医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人体体表经穴上进行各种不同操作的方法,是按摩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法的熟练程度和适当应用,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故对手法的掌握和应用,必须做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按摩手法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手法的熟练程度、灵活运用、力点吸定、动作节律等,概括起来,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所谓“持久”,指手法在操作中,能根据治疗的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有力”,指手法在操作中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施治部位,达到一定的作用力量;“均匀”,指手法动作要保持节律性,其速度的快慢和力量的大小都要始终如一;“柔和”,指手法的得气感明显,动作又轻柔缓和,变换自如;“深透”,指手法在操作中必须力达病所,起到祛除病邪、调节机能的作用,即所谓“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手法的这些基本要求是有机统一的,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按摩手法在临床应用时,同样必须贯彻辨证论治的原则。操作部位与穴位选择的不同,手法的力量和操作时间等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病、因施治部位而直,过之或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者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做到“意到、气到、力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临床施治对象的不同,手法可分为成人按摩手法和小儿按摩手法。一般来说,成人按摩手法要求柔中有刚或以刚统柔,刚柔相济,相辅相成。临床操作时,常数种手法结合使用,而且对手法的应用有一定的规定。而小儿按摩则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同时非常重视手法的补泻作用,在临床操作时,手法常和穴位相结合,注重操作的次数或时间,有时还借助按摩介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按摩手法种类繁多,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可归纳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每大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

(以下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包括一、摆动类手法;二、摩擦类手法;三、挤压类手法;四、振动类手法;五、叩击类手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以下摆动类手法包括(一)滚法;(二)一指禅推法;(三)揉法。)

以指、掌、腕或前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的一类手法,统称为摆动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滚法、一指禅椎法和揉法等。
(一)滚法
【定义】
术者用手背近小指部或小指、无名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连续屈伸外旋活动,连同前臂的内外旋连续动作,手背呈滚动状,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治部位。称为滚法(图2-1)。
【动作要领】
(1)肩臂放松,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约130度,置于身体侧前方。
(2)手腕放松,掌握空拳,滚动时,小鱼际及掌背着力,与施治部位相互紧贴,不可跳跃、拖辗、摩擦。
(3)手背滚动时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约80度,腕关节伸展时向内滚动约40度。
(4)滚法操作应紧滚慢移,即滚动要快,而移动要慢,移动幅度要小。动作要均匀协调,轻重缓急适宜,频率为每分钟140度左右。
【临床应用】
滚法是按摩临床主要手法之一,其特点是接触面广,压力较大,深透力强。以手背小指部着力的手法柔和舒适,以掌指关节着力的手法刚劲有力,多用于颈项、肩背、腰臀及四肢关节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滚法具有舒筋活血、缓解痉挛、通络止痛、滑利关节、改善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临床操作时,应根据施治部位的大小和肌肉的丰厚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法着力点。治疗部位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背腰臀及下肢部,多以手背近小指侧1/3一1/2部为着力点,滚动时力量可稍大。而颈项、上肢等肌肉较薄弱处,接触面较小,多采用小鱼际为着力点,滚动时幅度和力量可稍减。若治疗部位为某个痛点或穴位,则可用小指掌指关节部为着力点,滚动幅度较小,使力量比较集中。

(二)一指禅推法
【定义】
以拇指指端、指腹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通过前臂、腕关节连续协调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之产生的力量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治部位,称为一指禅推法(图2—2)。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
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抬启用力。
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悬腕:手腕自然悬垂。桡侧略低于尺侧,不可用力将腕关节屈曲或上翘绷紧。
指实:拇指要着力吸定于施治部位,不可跳跃或来回滑动。
掌虚: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及手掌要放松,呈握空拳状,拇指垂直盖住拳眼,四指亦可自然散开。
(2)一指禅推法要始终贯穿一个“松”字,只有肩松、肘松、腕松,才能蓄力于掌,发力于指,使力量集中于拇指。
(3)施术过程中,腕部摆动要灵活自如,摆动的幅度、频率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
(4)一指样推法操作直紧推慢移,即腕关节摆动的频率要快,每分钟120—160次,而拇指着力点的移动要缓慢,移动幅度要小。
【临床应用】
一指禅椎法是按摩临床的主要手法之一,具有接触面小、手法柔和深透等特点,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本手法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可作为内、外、妇、儿、伤各科病症的治疗手法,尤以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胃院痛、关节痹痛等见长。
本手法在临床操作时应临证变通,手法轻重要因人而宣。因施治部位大小不同,施术时拇指着力点亦应随之变化。如骨陷中穴位或部位,应以指端着力为主;眼眶周围,应以拇指桡侧偏峰着力为宜、以免触及眼球;腰脊、胸腹部肌肉丰厚、接触面较大之处,则以拇指指腹着力为宜。
【附】缠法
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钟220~250次,称为缠法。与一指禅推法不同之处是用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减小接触面,同时减小摆动幅度,降低对体表的压力,以提高手法的频率。缠法具有较强的消散作用,临床常用于实热证及痛疖等外科病症的治疗。

(三)揉法
【定义】
以手指指面、掌根或鱼际部分吸附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皮下浅层组织在深层组织界面上作轻快柔和的回旋运动,称为揉法。揉法可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图2—3)。
(1)指揉法:可分为拇指揉法和三指揉法。以拇指或食、中、无名二指之腹吸定于体表,着力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运动。
(2)掌揉法:可分为掌根揉法和全掌揉法。腕臂放松,腕关节略背伸,手指自然伸直或微屈,以掌根部或手掌掌面着力于施治部位,作腕关节连同前臂的回旋揉动。
(3)鱼际揉法:可分为大鱼际揉法和小鱼际揉法。肘关节屈曲120度,肘、腕大致水平,腕关节稍背伸,以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掌部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上肢放松置于身体前侧,肘关节微屈约120度。以肘关节为支点,前管主动摆动,带动腕、手部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运动。
(2)手指指面、掌根或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并吸定,术中不可滑动和摩擦。用力宜轻快柔和,均匀深透,不可下压,不可漂浮。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根据临床需要,揉动幅度可大可小,亦可由小到大。
【临床应用】
揉法为按摩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常和按法、捏法、搓法等结合使用,其特点是轻快柔和,均匀深透,适用于全身各部。在临床操作时,指揉法多用于头面、胸腹、颈项、四肢关节及全身穴位;掌揉法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鱼际揉法多用于头面、颈项。胸腹及四肢。揉法具有舒筋通络、温经散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宽胸理气、健脾和胃、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二、摩擦类手法

(以下摩擦类手法包括(一)摩法;(二)推法;(三)擦法;(四)抹法;(五)搓法。)

以指、掌及肘部在体表进行直线往返或环旋动作,使之产生摩擦感的一类手法,统称为摩擦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摩法、推法、擦法、抹法和搓法等。
(一)摩法
【定义】
以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三指指腹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环形而有节律的盘旋摩动,称为摩法。摩法可分为掌摩法和指摩法(图2-4)。
(1)掌摩法:以手掌掌面为着力点作环形摩动。
(2)指摩法:以食、中、无名三指指腹为着力点作环形摩动。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掌摩时,手指自然伸直,手掌掌面附着于体表。指摩时,腕、掌指部微屈,以食、中、无名三指指腹附着于体表。
(2)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协调的环旋运动,动作轻快柔和,用力平稳均匀,一般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不可按压推捏。
(3)手法频率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摩动方向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一般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顺逆各半为平补平泻。
【临床应用】
摩法是按摩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可和推法结合使用,特点是刺激轻柔,和缓舒适,适用于全身各部。掌摩法多用于脘腹、腰背及四肢部;指摩法多用于胸腹、头面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调理肠胃、温通气血、活血散积、消肿止痛等作用。


(二)推法

(以下推法包括1、直推法;2、平推法;3、分推法;4、合推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称为推法。推法可分为直推法、平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图2-5)。
1.直推法
【定义】
以拇指桡侧或剑指(即食、中二指)指腹轻触皮肤,作单方向的轻快推动,称为直推法。直推法又可分为拇指直推法和剑指直推法。
【动作要领】
(1)动作轻柔缓和,用力均匀,以施治部位皮肤不变形、不发红为度,切忌重硬粗暴。
(2)拇指直推法: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悬屈,手指自然伸直,拇指在后,以桡侧偏峰附着于所推经穴的起点,余四指在前,指尖吸定所推经穴的终点,然后虎口快速一合一张,拇指作单方向轻快的直线推动,频率每分钟200~240次。
【临床应用】
直推法是压力最轻的一种推法,刺激量小,常用于小儿按摩,如推三关、退六腑,其治疗作用因穴位而定。临床操作时,常需蘸姜汁、清水、松节油等介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2.平推法
【定义】
以拇指指面、食、中、无名、小指四指指间关节、掌根或肘部着力于体表,沿经络循行方向或肌肉走行方向作单方向的沉缓推进,称为平推法。平推法又可分为拇指平推法、拳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动作要领】
(1)术者呼吸均匀平和,不可屏气。着力部位吸定皮肤,用力均匀沉缓,动作协调,移动缓慢。本法刺激量较大,一般连续操作5—15次即可,以防组织损伤,加重病情。
(2)拇指平推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于体表,余四指分开助力,前臂主动摆动,带动拇指作单方向沉缓推动。
(3)拳平推法: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治部位,向一定方向推动。
(4)掌平推法:以掌很着力于体表,手指自然伸直,前臂主动摆动,带动掌根面作单方向的沉缓推动。
(5)肘平推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处着力于体表,作单方向推动。
【临床应用】
平推法较直推法压力大,多用于成人按摩。拇指平推法适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掌平推法较拇指平推法刺激缓和,适用于腰背、胸腹、下肢等面积大而平坦处;拳、肘平推法刺激强烈,适用于腰臀、大腿等肌肉丰厚处。平推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祛瘀消积、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等作用。


3.分推法
【定义】
以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手掌自一定部位或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反方向推动,称为分推法,又名分法。分推法又可分为指分法和掌分法。
【动作要领】
(1)以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手掌掌面或掌根着力于施治部位,紧贴皮肤,自中心向左右或上下相反方向作直线或八字形缓慢推动。
(2)两手用力均匀,动作一致。一般起始时用力稍重,然后逐渐减轻。
(3)一个部位一般操作10~15次,然后缓慢移动。
【临床应用】
分推法轻柔缓和,属调理温补手法。指分法适用于头面、胸胁和脘腹部;掌分法适用于腰背、胸胁及脘腹部。分推法具有调和阴阳、镇惊安神、分理气血、消导宽胸、舒筋通络、消散瘀血等作用。


4.合推法
【定义】
以双手拇指指腹或掌面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同一中心合拢推动,称为合推法,又名合法。合推法又可分为指合法和掌合法。
【动作要领】
(1)以双手拇指指腹或掌面着力,分别对称置于某一部位的两侧,均匀而持续地向中心相向合拢推动。
(2)动作连续灵活,两手用力对称。起始时用力一般较轻,然后逐渐增大力量,直至合拢。
(3)一个部位一般操作10—15次,然后缓慢移动。
【临床应用】
合推法是相对分推法而言的。指合法适用于头面部;掌合法适用于胸腹部。合推法具有调和阴阳、疏理气血、通经活络、调和脾胃、扶助正气等作用。


(三)擦法
【定义】
以手掌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作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擦法可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图2—6)。
(二)掌擦法:手指自然伸直,掌面紧贴皮肤,作直线往返摩擦。
(2)大鱼际擦法:手指并拢微屈呈虚掌,以大鱼际及掌根桡侧面紧贴皮肤,作直线往返摩擦。
(3)小鱼际擦法:又名侧擦法,手指自然伸直,以手掌小鱼际部紧贴皮肤,作直线往返摩擦。
【动作要领】
(1)沉肩,屈肘,腕关节伸直,与前臂平行,手指自然伸直或微屈。
(2)上臂发力,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前臂手掌作前后或上下往返运动。
(3)擦法移动速度较快,频率每分钟100—120次。移动幅度较大,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移动幅度尽量加大。
(4)用力平稳着实,均匀连续,一般出去时的力量稍大,回来时稍小。

Next
Pg.: 1 2 3 4 5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